言情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專家是個貶義詞
  沈修德是一只小狐貍,在國子監學了一肚子壞水,忽悠來忽悠去,終于把不瘸腿的把禿孛羅給忽悠瘸了。

  把禿孛羅看明白了眼前的形勢:

  第一,大明不缺戰馬,戰馬貶值。

  第二,大明嚴重缺羊毛,羊毛升值。

  結論:養馬不如養羊。

  得,回家擴大養羊場,養馬的事慢慢來。

  沈修德口干舌燥地送走了把禿孛羅等人,一臉笑呵呵,直至胡濙出現在面前,才收斂了笑意,迎上前說:“胡司業,事辦成了。”

  胡濙微微點頭,對沈修德說:“這是朝廷機密事,不可外傳。皇上說了,只有草原成了羊圈,大明才會永遠安全。馬場,祁連山、天山就夠了,不需要那么多。”

  沈修德擔憂地說:“事情恐怕不會如此容易,我聽聞馬哈木是一個梟雄人物,眼下又有韃靼在側,瓦剌不會放棄養馬,自斷雙臂。”

  胡濙打量了下沈修德,緩緩說:“你能想到的,皇上自然也想到了。但你不要忘記了,商學院課業里有一條定律。”

  沈修德瞳孔微微一凝,沉聲說:“趨利定律。”

  胡濙背負雙手,一雙深邃的眼似乎能洞察人性:“現在大明是努力給瓦剌利,讓他們通過利來決定是養更多馬還是養更多羊,是牧馬所得豐厚,還是牧羊所得豐厚。只要給足了他們好處,讓他們意識到養羊好過養馬,小型部落自然而然會做出選擇,當一個個部落跟進的時候,草原的馬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看管羊群。”

  沈修德打了個激靈,這是一個長期的陽謀,是一個瓦剌幾乎無法破解的計謀,除非瓦剌主動切斷與大明的貿易,否則,草原上的羊會越來越多,而戰馬則會越來越少。

  胡濙看向沈修德,提醒道:“此事只有商人能辦,朝廷不便插手。晉商一直在做與韃靼的買賣,這次朝廷下了禁令,不準任何大明商人以任何方式與韃靼做生意,不少晉商恐怕會心懷不滿,甚至不愿配合朝廷購置羊毛,我說這些,你明白什么意思吧?”

  沈修德皺眉。

  羊毛買賣一直都是晉商壟斷,多數都是從大同出關。現在朝廷關閉了與韃靼的互市、貿易,晉商想要再做羊毛買賣,那就只能去西北找瓦剌了。

  可這一改,就意味著成本陡然增加,路程多了一兩千里,時間增加好幾個月,但利卻沒有翻滾。晉商雖然不會因此放棄羊毛生意,但很可能會為了利益,大幅壓價,讓瓦剌的羊毛以低價售賣出去,繼而實現增利。

  可晉商一旦壓價,就意味著瓦剌羊毛不值錢,不值錢了,瓦剌不會主動擴大羊群數量,草原也就不會成為大明的畜牧之地,朱允炆想要用羊毛羈縻草原的戰略就無法實現。

  為了避免晉商胡來,徽商需要頂上去。

  沈修德明白了胡濙的意思,也清楚了朱允炆的盤算,答應下來:“我這就寫一封信給在西疆的父親。”

  胡濙笑了笑,拍了拍沈修德的肩膀,滿意地走了。

  沈修德松了一口氣,不成想自己竟然加入到了朱允炆的計謀之中,這件事對徽商應該并無不利,一旦辦成了,說不得還能取得皇上的青睞,對徽商是一大好事。

  給朝廷辦事,不能圖利太多,勉強不虧本,略有盈余就足夠了,貪心的話,就會被噎死,這個道理常百業、侯淺淺夫婦應該很清楚,但晉商里面,可不止是他們兩個人,萬一出現幾個生意不小,腦袋不好的,很可能會毀掉晉商的羊毛買賣,轉而讓徽商接手。

  把禿孛羅是第一個離開大明的使臣團,隨后便是帖木兒使臣庫雷山、孫恩等人希望離開大明。

  大明沒有像帖木兒囚禁傅安、郭驥等人一樣囚禁庫雷山、孫恩等人,而是準許了他們離開,并附帶了一支使臣隊伍,帶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曾經被羈押九年之久的傅安。

  傅安這一次出使,攜帶的使命就一個,哈里答應大明的條件,就給他金礦的輿圖,西疆都司將會派遣一支三百人的隊伍,入駐金礦,監督金礦的開采,并做好分成。若哈里不答應,那使臣回家,條件照舊,哈里每年該給多少給多少。

  為了確保輿圖不泄露,傅安將輿圖記在了腦子里,只帶了一份空白輿圖跟隨庫雷山、孫恩等人離開,前往遙遠而熟悉的撒馬爾罕。

  值得一提的是,傅安在挑選副使人選時,挑選了王全臻,這個曾經在安全局認過路,串過門,吃過燒烤的家伙,就這樣被放了出來。

  傅安在出了京師之后,詢問王全臻到底犯了啥事,以致于落在安全局手中。

  王全臻哭喪著臉,全是無辜:“劉寡婦喊我去欽天監看星星,我就去了,然后,然后就被抓了,傅兄,我命苦啊……”

  傅安不相信王全臻的說辭,陪寡婦看星星又不犯法,安全局怎么會抓你。

  王全臻哪里知道安全局為啥抓自己,該死的劉寡婦,都是你們害的,以后誰再喊看星星,我就找誰拼命!

  “王兄,聽欽天監說,過兩日有流星雨,說不得我們路上還能看到。”

  傅安哪壺不開提哪壺。

  王全臻要和傅安拼命,看一顆流星已經被折磨慘了,這要看流星雨,自己還不被大卸八塊?

  庫雷山、孫恩不理解大明使臣為什么如此奇怪,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鬧,哦,這又要上吊,沒找到合適的樹又跑回來了……

  相對于傅安的輕松,王全臻的悲慘回憶,庫雷山、孫恩卻一臉凝重,滿腹心事。

  雖然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國書,蘇丹哈里交給的使命已經完成,也可以預料,哈里會答應大明的條件,帖木兒國將會多一座金礦。

  但大明展露出來的軍事實力與作戰可能,卻不得不讓人擔憂。若大明想要攻取撒馬爾罕,哈里很可能無法堅持兩天,必須早點回去,呼吁哈里重視火器,打造火器軍隊,此事不能再拖了。

  相對于把禿孛羅、庫雷山等人的行路匆匆,朝鮮國王李芳遠顯得不驕不躁,甚至還有一些長住久留的架勢。

  李芳遠并不著急回國,反正國內太平,也沒有人能惹出亂子,自己好不容易來一趟大明京師,估計這輩子就來那么一兩趟,不好好走走、看看怎么行。

  拖時間不走,李芳遠并不是想混吃混喝,而是想要學習大明的先進技術,比如農學院中先進的耕作技術、工具,李芳遠要求隨行官員好好學習,甚至還采買了一些工具。

  對于國子監的教材,李芳遠極感興趣,甚至提出用五百匹戰馬換國子監所有學院教材,都被胡濙給拒絕了。

  國子監教材雖不是什么絕密,但里面諸多學問并不適合直接外流。

  想學,來國子監。

  沒有辦法直接購買教材,那就靠腦子吧。腦子是個好東西,朝鮮官員還是有的,分開去各學院參觀,然后翻翻教材,看多少記多少,記多少回去寫下來多少。

  就這樣,在南洋諸國使臣都離開過半時,李芳遠還沒半點想離開的打算,禮部不樂意了,話里話外催促李芳遠早點回去,李芳遠這才很不情愿地準備離開。

  朱允炆照例宴別李芳遠。

  李芳遠對朱允炆很是佩服,尊崇不已,在吹噓了一番建文盛世之后,轉而說:“朝鮮國小民弱,文教不昌。天朝要建孔子學院,可否考慮在朝鮮設置幾所?”

  朱允炆婉言拒絕:“朝鮮是大明的友鄰,本就修習孔子之道,何必多設孔子學院。若你們想派遣官員子弟、青年才俊修習國子監學問,只需通過國子監的考核便可,朕是歡迎的。”

  對于漢化很深的朝鮮,大明沒必要浪費更多教師力量。

  李芳遠雖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已下定決心,回去之后,就搬照大明的教育體系,搭建起一個最高學府,分諸多學院,集全國精英,研究學問、科技。

  隨著朝鮮國王帶人離開,南洋諸國使臣也紛紛離開,熱鬧了一個正月的京師,終于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建文十年二月,朝廷財政預算大力傾斜基礎建設、水利建設,戶部以史無前例的五百萬兩錢鈔預算,力求徹底改變頻繁旱澇之地的災害問題,并命宋禮巡視北方諸多河道,進行清淤、修河、疏浚等安排。

  在瓜分好朝廷預算之后半個月,朱允炆招來了朱文奎、解縉、楊士奇,拉著朱文奎叮囑道:“大明國大,久居京師必有蒙蔽。朕打算微服民間,由你坐鎮武英殿處理政務,內閣輔佐。遇事不決,詢問兩位先生。若是軍國大事,當召兵部、五軍都督府共同商議,兼送安全局,密報于朕。”

  朱文奎很是擔憂:“父皇,白蓮匪徒尚未落網,一旦行蹤泄露……”

  解縉與楊士奇也不建議朱允炆此時微服民間。

  奈何朱允炆主意已定,拍板道:“若御史與官員都敢言說實情,朕也不需要微服私訪了。不出去走走,怎知朝廷施策是否妥當,百姓疾苦?你們是朝廷重臣,應知曉一個道理,大明要想萬民小康,國盛民強,必須了解民情、民意。拍腦袋的決策,只能成為不食肉糜的專家啊……”

  專家?

  什么是專家?

  解縉、楊士奇滿是疑惑,朱文奎卻已是握緊了拳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