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403章 更改六部
  隨著布魯斯這個西洋使節,退下之后。

  朱慈烺又開始打量起來了殿內的諸臣,隨即張口道。

  “諸位愛卿,爾等有沒有發覺,如今我大明朝對外方面,有些問題?”

  “這……”

  一時間,在場的所有人不由一愣。

  大明朝的對外方面,確實是有些問題。

  而且,這個問題還不小。

  首先,大明朝原先的宗藩體系,已經土崩瓦解了——看看周邊的藩屬,還有哪個來朝貢,還有哪個聽話?

  安南,暹羅,占城,緬甸,南掌,朝鮮,柔佛,亞齊,呂宋,占城,有一個算一個,哪一個還認大明朝這個宗主國?

  而且,就是他們認,朱慈烺也不打算要——賠本,宗藩體系太虧了。

  就拿朝鮮來說,大明朝萬歷援朝之役,再造朝鮮社稷,可結果哩?

  朝鮮國還不是成了大清忠犬?

  大明朝前些日子,占了濟州島,讓鄭成功定下了三月朝貢之期,可這如今,休說是三個月了,五個月都有了,也不見朝鮮國的使節過來朝貢啊。

  反而,據朱慈烺的情報所知(朝鮮還是有海外貿易的,通過這些,可以調查朝鮮的情報)朝鮮國王李倧這些日子,還在變本加厲的支持清朝,給清朝生產鳥銃!

  而原有的宗藩體系已經徹底地瓦解了。

  但并不代表大明朝沒有外交了。

  相反,隨著朱慈烺開海通商,并且主動邀請各國設立使節。

  這個外交,已經成了大事。

  就像是當下,明荷之間在臺灣的沖突,理應是朱慈烺下旨,由外交部與尼德蘭國大使魯思交涉,可朱慈烺這,卻根本沒有外交部,各部之間的職能重疊,權責不清。

  六部制是封建王朝采取的中央官制,缺少了很多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必不可少的部門。

  譬如說工商部,教育部,外交部,這些事務,如果把他派到六部之下,倒也不是不行,但卻太混亂了,導致六部的職能過于臃腫,而且,各部尚書管的也就有些多了。

  就跟清代后期設立的總理洋務大臣一樣。

  辦工廠、修鐵路、開礦山、辦學校、外交及與外國有關的財政、軍事、教育、礦務、交通等,都歸該衙門管轄,這權力也太大了吧?

  還有他不能管的沒有?

  這要是誰都能插手管一下,那出了問題,該抓誰的責任?

  朱慈烺之前提出來的正君道,明臣職!

  明的就是這個臣職!

  此時,只聽朱慈烺張口朝在場的眾人道。

  “孤之前,在大沽會議(朱慈烺起的名字)上面,已經議明了國朝問題所,在于君道不正,臣職不明,如今,我們大明雖然保住了東南半壁,但如果君道還不正,臣職還不明的話,那亡國還是早晚的事……”

  “殿下,這具體該如何是明臣職?”

  殿內的李邦華一拱手問。

  大明朝這一年來,確實是在明臣職,明臣職的具體措施是,對官員進行考核,對其政績進行評估,并且,不允許官員橫加插手他人事務,專事專辦,利于追責,利于管理。

  這在李邦華看來,已經算不錯的了。

  但朱慈烺竟然還要明臣職?

  這要明到什么地步?

  而朱慈烺也不含糊,他直接道。

  “首先,六部是不太夠了,這六部官制,起于漢時,興于隋唐,到了本朝,已經有一千多年之久了,這一千余年,滄海桑田,天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爾等又不是不知道,這自古以來,就沒有不變的官制!”

  “自古以來,天下都是在北,而不在南,外敵也都是在西北,而不在東南!”

  “可如今,北地式微,草原沒落,反倒是西夷崛起,東南富甲天下!”

  “我大明朝若是再像之前混日子,那不是亡于流寇,就是亡于西夷!”

  至于多爾袞嘛,朱慈烺是不在意的,因為這年頭已經是火器當道的時代。

  “殿下的意思是?”

  魏藻德小心翼翼地看向了朱慈烺問。

  聽朱慈烺這意思,貌似是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啊。

  “六部不合時宜了,我大明朝內閣之下,六個部怎么夠用?”

  朱慈烺呵呵一笑道,一聽這話,眾臣瞬間捕捉到了這里面的有用的信息。

  六個部不夠?

  這是要增設部門啊?

  這也意味著,又多了幾個部閣高官啊!

  一時間,不少人都眼睛一亮,而這時候,高宏圖朝朱慈烺一拱手,詢問道。

  “殿下,敢問要增設幾個部?”

  “不是增設幾個部,而是將六部給拆散重組成幾個部門!”

  朱慈烺搖了搖頭,他解釋道。

  “我大明朝未來,大抵會有十個以上的部!”

  “各部設尚書,侍郎,再下設數司,主事,分管各項工作,其中,這第一個,就是財政部,然后是內政,其后是外交,工造,馳道,教化,司法,司農,哦對了,還得有一個商務,總共九部!”

  “殿下,這個不對啊,少了幾個啊?”

  魏藻德琢磨了一下,趕緊朝朱慈烺拱手道。

  而大明朝這會的吏部尚書李遇知也感覺不對——這怎么沒有吏部啊?

  他趕緊拱手道。

  “殿下,這怎么沒有吏部啊?”

  說罷,他又覺得不對,趕緊補充一句。

  “亦或者是,這吏部的職權,又將劃到哪個部下?”

  六部之中,就數吏部的職權最大了,可如今朱慈烺這重新規劃的九部,卻貌似沒有吏部的事啊。

  難不成,大明朝以后不設吏部?

  那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哪個部門負責?

  由皇帝一個乾綱獨斷?

  這么做也不是不行,但問題在于,這大明朝上下那么多官吏,豈是一個皇帝一個人能管理過來的?

  正當李遇知擔心時,朱慈烺則笑吟吟地解釋了起來。

  “這個吏部,確實不設了!”

  “什么?”

  一時間,在場一片嘩然,而魏藻德正是勸道。

  “殿下,沒有吏部可不行,若沒有吏部,朝廷以后官員升遷任用,可該如何是好?莫非,由各部衙門自行處置?”

  “當然不是!”

  朱慈烺看了向魏藻德,不設吏部,就是因為吏部太腐敗了。

  只聽朱慈烺道。

  “朝廷不是更改科舉了嘛?這雖然朝廷改了科舉,取消了進士科了嘛?但進士科雖然被取消了,但這并不代表,朝廷以后不用科舉,相反,朝廷以后科舉取中的士子,會更多!”

  “不只會更多,而且,還會更頻繁,一年一次!”

  “量需取士!”

  “所以,就需要專門設一個新的衙門,來掌此事,孤以為,這個衙門就叫貢院好了,負責專辦科舉,而朝廷以后取士的內容,也要重實學,而輕儒學,要以算學、農學、工造、經商、律法,為考試內容,至于國學嘛,則只要過得去,便可以了!”

  “至于官員的升遷與任免嘛?”

  “也自當由這個貢院來管!”

  朱慈烺道。

  “具體由其官考試時的成績,還有其為官時官聲,政績來看,升官升職,也需有時間,就譬如,于地方為官,需超過兩年,而且,需要有所政績,考試時,各項成績,亦可以達標,才可以更進一步,向上升遷……”

  “除此之外,這個貢院,也將獨立于內閣,不受內閣管轄!”

  獨立于內閣之外,是為了防止受內閣高官的影響。

  而且,貢院掌官員升遷權力并不會太大,因為所有官員的升遷,都需要資歷(就是在地方上熬資歷)還有成績(教科舉的成績)以及政績,這三樣東西,才可以升上去。

  這么一來,就可以大大地降低腐敗程度。

  因為,能夠成績好,資歷老,外加政績也不錯。

  哪怕是個貪官,是個奸臣,也是能辦事的。

  “殿下,那這個貢院內部如何管理?”

  李遇知問。

  “貢院內設貢院大學士八名!”

  朱慈烺張口道。

  “八,八個?”

  一時間,眾人大駭然。

  八個,這也太多了吧?

  而朱慈烺卻是笑吟吟地道。

  “需多設幾位才是,畢竟,這貢院掌升遷,科舉之事,權柄頗大,而且獨立于內閣,若將其權交于一個之手,則一旦其生出貪念,或是徇私之念,豈不是要,貽害國朝萬年?”

  “所以,需要設八位,相互監督,相互制衡,而且,這八位貢院大學士,皆要以聞名天下的大儒,素有清望的賢才擔任,而且,一旦為貢院大學士,便不得再入職內閣,或是其他九部……”

  這是設限制呢。

  明代因為座師(科舉主考官)的存在,所以,導致主持科舉的官員,往往積累下來的大量的門生,形成了天然的派系,一黨爭起來,那就是大黨爭,所以,為了防止這種事情,朱慈烺要求專職專辦,不允許主持科舉的官員,進入到內閣,或是九部內為官。

  防止他們結黨營私,黨爭誤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