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641章 領兵哪路?
  沙賈汗在讓自己親愛的三兒子,奧朗則布去接待來自中國的使團的時候!

  南京城!

  在八月初。

  大明朝的南京城內,收到了一份捷報!

  這份捷報,乃是西北剿寇總督,簡稱西北剿總的大明朝遼國公周遇吉發來的。

  皇城之內。

  文武百官齊聚殿內,是彈冠相慶。

  有些個老臣,甚至抹起了眼淚。

  原因很簡單。

  在這份捷報上。

  周遇吉鄭重地向朱慈烺稟報了一件事。

  嘉峪關已經被攻克,流寇已經倉皇西去。

  在隆武二年的秋天。

  大明朝原先的版圖,也就是兩京一十三省的地盤。

  自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叛亂后,時隔三十三年之久。

  又重歸于一統了!

  兩京一十三省的地盤,一塊也沒有少掉。

  這標志著,大明朝長達三十余年的內憂與外患,終于終結掉了!

  標志著亂世的徹底的結束!

  這如何能不讓人歡欣鼓舞?

  這不是,朝堂的百官,一個個激動至極的正朝朱慈烺道賀。

  少不得,要寫一份詞藻華麗的賀表,給朱慈烺呈上。

  而難得召開朝會,宣布此事的朱慈烺,也顯得格外喜悅。

  雖然云南,還沒有被交接,但是,李來亨臣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所以,作為成功的終結掉亂世的大明中興有為之君。

  朱慈烺也是相當的高興。

  是朝群臣道。

  “此普天同慶的好消息,自當是要詔告天下,讓天下人共喜!”

  “另外,朕還要大赦天下!”

  “傳朕旨意,凡我朝在北伐之役俘虜之漢奸,綠旗兵丁,及犯有通虜情事之漢奸,一律減其刑罰兩年!”

  好吧,朱慈烺一高興,就直接的減了這些漢奸們兩年的刑罰。

  如果算上他們之前服過的苦役的話。

  那么,他們大概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恢復自由身了!

  而朱慈烺赦免他們的話一出口,殿內的群臣們,也開始了恭維。

  “陛下仁德啊!”

  “這些漢奸,大概都犯了死罪,可陛下饒了他們,真的是如天之恩,他們若不感激圣上仁德,那可就是喪了天良了……”

  當然,赦免這些家伙的目的,除了高興之外,例行赦免外。

  朱慈烺還有另外一個目的——為即將開始的橫掃漠北之戰做準備。

  嗯,連當初那些個漢奸都赦免了。

  大明朝北征金國的大軍,俘虜的兵丁,還不得被赦免?

  充其量,也就是服個一二年的苦役罷了。

  無疑是能夠極大的動搖一下,那些個金國境內,非滿洲系的士兵的。

  而在大明朝重歸于太平地。

  徹底地終結亂世的同時。

  位于西域。

  哈密!

  沿著這幾年來,大唐帝國西遷的道路,途經一個又一個沿途的補給點,還有用盡各種手段,開挖出來的水井補給后。

  西唐帝國最后一支西遷隊伍,行進到了哈密。

  這支綿延的隊伍,有三萬多人。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年男女。

  還有少量漫不經心的西唐天兵。

  在剛剛出嘉峪關的時候,這些大唐府兵們,還很上心的看著四周的百姓,可當出嘉峪關到了敦煌后,他們就不太在意了。

  因為到了敦煌之后,再往后走,一旦掉隊的,或者是逃跑的話,幾乎是無生還可能了。

  所以,在生存的壓力下。

  三萬余人不得不邁著沉重的腳步,踏過了黃沙戈壁,到達了進入西域的第一站——哈密!

  這些到西域當大爺的這些青年男女,卻都面露沉重之色,灰頭土臉的。

  西唐帝國的西遷,并不是自愿的——不是誰都愿意到西域混飯吃的。

  對于異域他鄉,甭說是這些普通百姓了,就是李過手底下的大唐天兵,實際上也都是頗有怨言。

  只不過,軍隊有軍法管著,所以,才不得不西走。

  而普通百姓,也長著腿,也有自己的主張,所以,大唐帝國的西遷,實際上是半強制性的。

  而且,這個強制的方式,也很特殊,不是全家一塊強制——這也不可能啊,因為走到西域這段路,可不是一般的難走。

  哪怕是正值壯年者,因饑渴倒斃在沿途的,亦不在少數,何況是老弱?

  所以,西唐的西遷人員,悉數都是青壯男女。

  其中又以男性居多。

  這些人,被手持著刀槍的大唐天兵,強行地從家中拘走,踏了茫茫的西去之路。

  當到達了哈密這個落腳點的時候。

  回首身后,故鄉已經望不見了。

  他們迷茫地看著眼前。

  這時候,只聽見前頭,傳來了一陣吆喝聲。

  “皇爺來了,快,快跪下!”

  一聽到這,這些西來的百姓,哪敢有絲毫的怠慢,紛紛地跪了下來。

  而負責主持最后撤離的淮國公劉希堯,則是策馬上前,朝李過參拜道。

  “皇爺……”

  “撤完了沒有?”

  李過看著面前,同樣灰頭土臉的劉希堯,一臉沉重地問。

  “撤完了,全撤了,額們沒跟朱賊交鋒,而是一路撤,朱賊一路追,都挺有默契的!”

  劉希堯說。

  原來,這場大唐撤離中州之戰。

  并不像周遇吉捷報上所寫的那么驚心動魄,什么流寇死戰不退,但大明天兵英武無敵,前仆后繼,勇奪城池險關,終于擊敗了流寇,然后奪下了嘉峪關。

  實際上,這些都是假滴,假滴,沒有一個字是真的。

  這場大明朝收復終結亂世的戰爭,簡直就是個笑話。

  從六月始,李過就做出最終決定,要在冬天之前撤出華夏。

  而大明朝的西北剿總遼國公周遇吉,也察覺到了這些。

  既然一個想退,一個想進。

  那還打個屁啊?

  禮送出境就成了。

  所以,周遇吉幾乎就是跟著劉希堯的屁股,一路追到嘉峪關,最終不戰而下嘉峪關的。

  聽完了劉希堯的稟報,李過點了點頭,感嘆道。

  “唉,不容易啊!”

  “皇爺,您在西域也不容易吧?”

  一聽這話,劉希堯打量起來了滿臉風霜的李過。

  “容易不容易,就這樣了,額們大唐,如今到了這一步,只能在西域好生的經營嘍!”

  李過說道,而劉希堯卻是又稟報了一個消息。

  “皇爺,臣有一件事,還得稟報皇爺!”

  “說!”

  李過不假思索道。

  只聽劉希堯道。

  “額打聽到,太子殿下似乎是已經投降了,還得封了一個天南節度使,著汝國公,打算拿朱賊給的一百五十萬兩銀子,撤到緬甸去,當朱賊的節度使……”

  “朕都撤了,他留在云南,也撐不下去,這投降到緬甸,也是上策,不怪他!”

  李過聽罷,倒沒有生氣。

  他跟李來亨這個長子,這輩子幾乎都不可能再見面了,知道兒子過得還成,當上了大明朝的節度使,李過已經很欣慰了,倒也沒有太過于苛責。

  反正他也指望李來亨繼承他的西唐基業了。

  實際上,在李來亨離開后,李過又生了好幾個孩子(李自成身體有問題,但李過沒有啊)。

  所以,現在李過不缺兒子。

  再加上天高皇帝遠的,他是不太在意。

  “皇爺說的是!”

  劉希堯趕緊說,又皺眉道。

  “只是,額擔心朱賊狡詐,太子殿下吃了虧……”

  “這就不用擔心了,朱慈烺此賊雖然奸詐,但信譽還是有些的,何況,緬甸這地方,還算緊要,這一只腳伸入到了印度洋,只要朱賊不傻,就不至于來亨他們動手……”

  李過擺擺手道,朱慈烺這個封建皇帝,如果說唯一的優點的話,那就是他的信譽。

  朱慈烺的信譽是杠杠的。

  他既然授了李來亨天南節度使的職。

  那么,在李過看來,只要李來亨不找死,老實行事,大概是不會有任何危險的。

  ……

  西唐帝國成功的完成了勝利大撤退。

  開始退守西域,專心的當自己的西唐帝國。

  不再圖謀中原霸業,跟老朱家爭天下(這個天下是指傳統的天下,吐蕃跟西域不在其中)的時候。

  在剛剛召開過朝會后。

  朱慈烺又見自己的心腹愛將,大明朝的杰出的青年將領——李定國確實是青年將領,他現在才二十八歲而已,甭管是擱什么時代,也算的上是年輕的了!

  而才二十八歲的李定國,卻已經是大明朝的國之柱石,第二名將(第一當然是朱慈烺了),雖然自崇禎二十年后,李定國這位名將,就已經沉寂了許久,一直貓在河南,負責訓練騎兵,以及鎮守華北等地,還參與到了對山東的征討!

  但是,在這長達兩年的時間里面。

  李定國還真是有些透明了!

  而現在,這位大明朝的第二名將,晉國公李定國,出現在了南京城,瞻園內。

  “臣李定國,見過陛下!”

  瞻園內的花園臨湖的一處小亭子里,朱慈烺正陪著林妃,在這里賞著湖中的荷花,此時已是深秋,荷葉有些凋零,但荷花卻仍盛開著幾朵,而林妃的肚子,也愈發的挺了起來。

  大概,再有一個月,便在臨盆了!

  此時,見李定國過來,朱慈烺隨手將手中,喂魚的魚食,一把灑入到湖水中,然后朝一旁的伺候著的女官道。

  “送林妃回宮靜養!”

  說罷,朱慈烺親自上手,將林妃給輕扶起,送出兩三步,這才轉過身來,朝李定國道。

  “晉國公坐!”

  “謝陛下!”

  李定國倒沒有推辭,而是大咧咧的坐下來了。

  當其坐定后,朱慈烺目光凝重的打量著面前的李定國,相比于一年多前(朱慈烺在冊封爵位是,見過李定國)李定國這一年來,并沒有太多的變化,此時,只聽朱慈烺道。

  “晉國公,河南現在有多少騎兵可用?”

  “皇上,河南現在有蒙古騎兵四萬騎可用!”

  “除此之外,還有精練敢戰之御前龍騎兩萬可用!”

  “最重要是,這兩萬御親騎馬,其中有近半,騎乘的都是河南出產的良馬駒,比蒙古馬高大,而且跑的快,而且,大抵還遺傳了蒙古馬的吃苦耐勞……”

  李定國稟報道。

  河南馬實際上是一種還算出色的馬匹,在中化了洋馬的基因,還有蒙古馬基因后,絕大多數能被挑中戰馬的馬匹,質量上還是比較優秀的,雖然比不上那些個正兒八經的大洋馬。

  但肯定是比蒙古馬強的多了。

  不過,雖然還不錯,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河南馬并不是一個已經固定下來的品種。

  相反,育種工作壓根就不是這么快能夠完成的,河南馬充其量,就是洋馬與蒙古馬配種,產下來的雜種馬的名稱,距離形成真的品種,還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四萬蒙古騎兵,還有兩萬御前龍騎。

  李定國在河南這兩年,交出來的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這可是六萬騎啊!

  擱以前的華夏,想都不敢想。

  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朱慈烺把千里沃野的中州平原,給當成了養馬場的原因。

  要是擱在別處,光是這些馬兒吃的草料,就夠讓人頭疼了。

  雖然蒙古騎兵的數量,并沒有朱慈烺俘虜的蒙古人多——也不是什么蒙古人都適合當騎兵的,以前蒙古騎兵數量驚人,純粹是把良莠不齊的蒙古人全算到一塊,才得出來的數字,而大明朝可不養廢物,只養精銳。

  所以,在汰弱留強后,李定國只練出來了四萬蒙古鐵騎。

  剩下的蒙古人,要么在河南當馬夫養馬,要么就是被發去服苦役,或是干脆直接被殺了頭!

  不過,饒是如此,這六萬鐵騎,還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要知道,他們即將面對著的對手,也就是金國。

  哪怕是把戰爭潛力給完全開發出來,充其量,也就是五萬兵!

  而且,論起質量,也不一定比這些蒙古人強。

  所以,這次出征的勝算,還是相當之大的。

  只見到,朱慈烺滿意的頷首道。

  “不錯,不錯,晉國公在河南,沒有白呆啊,這么多精騎,足可以踏平草原了!”

  “陛下,不敢這么說!”

  李定國卻顯得格外的慎重,他目光凝重道。

  “六萬騎雖多,但草原也是廣闊天地,光是一個小小漠南,就頂的上幾個中原大了!”

  “額們的兵雖眾,但若是出兵后,還要防備這些清虜北竄,所以,出兵兵力,一定要在清虜的三到五倍才成!”

  “要扎根籬笆,把網收緊了,不能讓他們跑嘍!”

  “不能讓他們逃到羅剎國,若是讓他們逃到羅剎國的話,那可就將成我大明將來之大患了……”

  李定國說道。

  朱慈烺表示認同。

  出兵計劃已經定好了,此時,只聽朱慈烺問。

  “四路出兵,是已經定下來的,你也知道,朕現在問你,你打算領哪路出兵?”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