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642章 最后的大戰!
  選哪路出兵?

  李定國微微皺眉,這件事還真不太好選。

  出西北的肯定是周遇吉,周遇吉在西北經營數年,河套,陜西都是其領兵收復的,如今,他李定國過去,也不一定能夠熟悉情況,更不定能夠猶如臂使,指揮那些個周遇吉的老部下。

  畢竟,周遇吉在西北數年,結果他李定國跑過去了,這難免會讓西北上下不太服氣。

  至于大同這一路。

  李定國興趣也不大。

  這一路兵馬,大概是遇上不上什么大戰的。

  雖然大同距離歸化城不過四百里地!

  是幾路兵馬中,距離清虜核心最近的地方,但李定國卻知道,從大同出兵,十有八九是遇不上敵人的——因為當明軍大舉出大同肯定是瞞不過金福臨,還有金國上下的——人家又不是聾子瞎子,想瞞住他們可不易!

  而金福臨又不是那種,跟崇禎皇帝這樣的死心眼——話說,像崇禎這樣的死心眼可真不多見啊!

  所以,他肯定是不會留守歸化城。

  困守孤城,等著他的羅剎爹過來解救他的。

  按照李定國的猜測,金福臨在得知大明出兵的第一時間,便會拋棄歸化城,倉皇逃竄!

  所以,大同這一路兵馬,還有出燕山北伐的吳三桂,大概都是要撲個空的!

  如果想在這場犁庭掃穴,掃平草原的大戰當中,撈到足夠的功勞,那么,就不能夠選這兩路。

  在思前想后,綜合考慮后。

  李定國做出了回答。

  “陛下,臣打算指揮遼東兵馬,策應西路軍,包抄漠北,尋覓清虜北竄之蹤跡,將其攔下……”

  “好,既然如此,晉國公總督東路軍,遼國公指揮西路軍,然后大同這一路,由陳國公指揮,至于燕山這一路嘛,既然是吳三桂標下的兵馬,自然也讓吳三桂指揮了好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

  這樣的配置,已經堪稱是豪華了。

  無論是李定國,還是周遇吉,亦或者是陳永福,都是朱慈烺手下,能征善戰的大將!

  就連吳三桂這個又臭又硬的狗漢奸,實際上,如果拋開人品不論的話,也是當世難得的一流戰將!

  這樣的配置,碾壓一個,收拾一個將星凋零,國力萎縮,精銳盡喪的金國!

  已經有些牛刀殺雞的意思了!

  如果讓大清國的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得知自己即將面對這么多的強敵的話,只怕是他都要被嚇尿吧?

  當然,光選完將還不成,這一次橫掃北庭之戰,還是要用兵的。

  更如李定國所說,雖然金國勢弱,但草原卻太大了,如果不能夠調集重兵,將同樣的兵力分散在茫茫草原上,很有可能被金福臨手底下的金虜給尋找戰機,各個擊破。

  哪怕,只是被擊破一路,也夠大明朝肉痛的了。

  畢竟,大明朝已經重回太平了。

  亂世已經終結了。

  任何大的損失,都是不合時宜的,都會給朱慈烺的“隆武之治”上面,添上些污點。

  所以,朱慈烺這一次既然要打,他就要打出來酣暢大勝,零傷亡是不指望——這是不可能的,動用這么多兵馬,光是非戰斗減員就不是個小數目。

  但盡量地降低損失,還是朱慈烺想看到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

  除了選將之外,如何配置兵力,還是相當重要的。

  “陛下,東西兩路軍是此戰之核心,中路兩軍,出鎮之后,步步為營,足可以對付清虜,而東西兩路軍就不同了,他們是深入敵后,所以,兵力配置上,理應傾斜一些……”

  “是多配些兵馬?”

  朱慈烺皺眉問,李定國卻是搖頭。

  “不,不是多配兵馬,而是,多配精騎!”

  “臣在河南培養出來的這六萬騎,應當全部分配給東西兩路軍!”

  “除此之外,也應該從各軍抽調騎兵,再湊出來一萬御前龍騎!”

  “如此,便可以有七萬騎兵,東西兩路均分,一路便有三萬五千騎,這便有了縱橫草原的資本,也有了擊敗金國的實力!”

  “如此兩路大軍,包抄過去,定能夠阻斷清虜北竄……”

  “即便不能,也能夠拖延清虜北竄羅剎境內,待到大雪降下,亦可以將敵人阻擋漠北,讓他們不得不得在饑寒之中,與額大明天兵交戰,然后為我軍所斬殺!”

  “三萬五千騎深入敵后,補給可是個大問題啊!”

  朱慈烺鎖著眉頭道。

  “補給不是問題!”

  李定國卻明顯不在意,他掰著手指頭解釋道。

  “金國的兵就在那放著,就是羅剎鬼下了血本支持清虜,撐死也就是弄過來幾千個羅剎鬼子助陣!”

  “兵力上,并不比我任何一路占優勢!”

  “只要攜帶能齊射二三十次的火藥,便足夠了!”

  在李定國看來,只要他手底下的火槍,能夠齊射個二三十輪,就足夠擊敗一切敵人了。

  因為敵人的數量,壓根就扛不了這么多的銃彈。

  朱慈烺一思量,覺得確實有理,他頷首道。

  “若是如此,彈藥不是問題,可是糧秣……”

  中路軍的供給實際上是最簡單的,因為這里距離邊墻很近,所以,可以由關內的民夫轉運。

  但東西兩路軍的后勤,卻是大問題的。

  尤其是,出兵之后,很有可能會在嚴冬當中,與敵人交戰。

  到這個時候,補給就更是問題了。

  “不算問題!”

  李定國倒不甚在意。

  “可以攜帶干糧,陛下命人所制之干糧,每人攜帶個十斤,就足夠吃近一個月了,何況,我軍還可以劫掠沿途部落,后勤亦不是問題,不過,另外,東西兩路軍最后不帶盔甲,可以減重,多帶些補給之物……”

  李定國嘴里面提的干糧,是朱慈烺的“發明”,這玩意實際上也很簡單,就是后世著名的壓縮干糧,味道嘛,還挺香的,用油紙密封后,可以長期保存。

  雖然成分沒后世的那么好,而且,熱量也沒后世壓縮干糧的高,保質期也沒那么長,但在十七世紀,這也是一項創舉了,這種幾乎沒有任何水分的高熱量食物,在李定國看來,卻是北伐漠北的利器!

  因為這玩意,可以大大降低他們的補給難度。

  可朱慈烺聽到了李定國的提議,卻是忍不住挑了挑眉毛——連吃一個月這玩意,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啊。

  不過,想到這是打仗,朱慈烺也不在意了,何況前面的將士還可以劫掠些部落,弄點牛羊肉嘗鮮。

  實在不行,還可以殺馬吃馬肉。

  “這倒是個主意!”

  朱慈烺朝李定國道。

  “不過,補給盡量還是要多帶些,朕想想辦法,給東西兩路軍的將士,配上一人雙馬,就是沒有馬,哪怕是配上騾子,也要有個替換代步的牲口……”

  說到這,朱慈烺又頓了頓語氣。

  “除了這七萬騎外!”

  “還要派其他的兵馬啊!”

  “吳三桂那就不用提了,三萬兵已經定下來了!”

  “大同那邊,陳國公領兩個軍,四萬來人,而東西兩路軍,除了這七萬騎,背后還是應該有些兵馬,跟著騎兵,在后面扎緊籬笆的不是……”

  “陛下,東西兩路軍是得再配上一個軍……”

  李定國說。

  “這么一來,出兵的規模,大概就是七萬騎,還有平西侯麾下的三萬人馬,外加四個軍,兵力有快二十萬了!”

  “二十萬,不小的手筆啊!”

  朱慈烺贊嘆了一聲。

  雖然這二十萬大軍,其中有四萬是蒙古騎兵,還有三萬是吳三桂的藩軍。

  但饒是如此,這支軍隊的規模,也不小了。

  這場出兵草原的戰爭。

  也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大明朝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未來短時間內,大概是沒有任何敵人,值得大明朝,動用如此大規模的軍事力量去攻打。

  “二十萬收拾金國,是牛刀殺雞,晉國公,你跟遼國公,陳國公,還有平西候一定要通力合作,這場仗,朕可以寄與了厚望的,你們可莫要讓朕失望了!”

  “陛下放心,額必擒金福臨,獻于陛下……”

  “哼,朕可不想要他!”

  朱慈烺呵呵一笑,對于金福臨十分的鄙視。

  當然了,鄙視歸鄙視,朱慈烺還是笑呵呵地道。

  “不過,若是真能擒得金福臨過來,那朕還是有點小小的用處滴……”

  “陛下是要?”

  李定國有些不解,而朱慈烺的笑容,則略有些猥瑣……

  在依次召見過,李定國,周遇吉,陳永福,乃至于又臭又硬的大漢奸吳三桂后。

  隨著四員大將陸續踏上歸去的途中。

  一支支早就準備好的軍隊。

  也開始悄悄地開入到預定地點。

  戰爭的陰霾,又一次出現在華夏的上空。

  當然,這場戰爭大概是不會影響到天下的蕓蕓眾生,普通百姓的。

  因為天下的蕓蕓眾生們,現在壓根就不知道朱慈烺要對金國動手了——這是突然襲擊,不宣而戰。

  除了大明的高官,還有軍隊高層外。

  誰都不知道真相。

  就連底層的士兵,在被調動的時候,也不過是接到上官的命令,讓他們過去參加一場“演習”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被卷入到一場對金國的“特別軍事行動”。

  而就在這戰爭前夕。

  普通老百姓,實際上是在關心著另外一場即將打響的戰爭。

  那就是,二王定南之役!

  二王定南之役,是民間報紙率先提出來的一個說法,如今,已經被大明朝廣泛接受,就連官方,也認可了這個名稱,將其定為了即將發起的征討安南之戰的正式名稱。

  而這里面的二王。

  就是大明朝的定王,還有永王兩位親王。

  定南,就是平定安南。

  二王定南之役是還沒有打響的戰爭。

  但他的熱度,卻相當高。

  原因很簡單。

  這可是關系到不少投資者們,是賺是賠的一場大戰啊。

  所有購買了安南土地券的主,都在盼著這場大戰打響。

  實際上,在安南土地券發行了幾個月后。

  這種朱慈烺提議,然后發行的土地券,價格卻已經來回波動了好些回了——一錢銀子只是定下來的官價,而這種證券類東西,市場是會各種原因,調節其價格的。

  而市場上的價格,才是他真實的價格。

  安南土地券大肆發行后。

  在最開始,還是暴漲過段時間。

  一度翻了兩三倍!

  最高峰時,甚至達到了三錢一畝!

  但是,高峰過后,就是回調。

  在當安南抗明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當安南的鄭主,阮主,握手言和,然后營建堡壘,工事,準備共抗北虜。

  而大明朝的永王,定王二位親王,卻仍貓在廣西練兵。

  看樣子打入安南,遙遙無期了。

  土地券的價格,自然就開始了下跌。

  把不少加杠桿炒土地券的賭徒式投資者都給逼的跳河跳河,上吊上吊——明代也是能夠加杠桿的,古代的錢莊是可以提供這些服務滴,不過,這加杠桿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一旦失敗,那可就完蛋了,尤其是這年頭錢莊的息還挺高,收債務的手段也挺黑。

  不過當下,在桂林城外,一片甲天下的山水間的一塊平地里。

  隨著三萬虎賁,列隊肅立!

  所有人都穿著單薄布料縫制成的紅色制式軍服,肩扛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刀砍斧劈一般排列整齊的隊列,正昂首挺胸,逐步的高呼著必勝的口號。

  從朱慈炯,朱慈炤兄弟倆面前的檢閱臺前經過!

  “必勝!”

  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

  三萬名在精銳士官,還有軍官調教下,訓練了數月的廣西精神小伙們,喊出來的號子頗為響亮,讓受邀請到此地一同檢閱的本地官員,士紳,及報社記者,還有投資者們,無不是面露震憾。

  無他,面前身穿著紅色軍服,只是旗幟有些不同,而且,胸口還縫了一個定,或永字的永王軍,定王軍。

  太過于精銳了!

  至少,賣相上面,不比朱慈烺所擁有的御前親軍差到哪去。

  雖說沒打過仗。

  可這森嚴的陣勢,哪怕沒上過戰場,也足夠唬住一大群的外行,和內行了——內行也會被唬住的,因為這年頭的兵,能不能打,還真就看走隊列。

  隊列走的愈發齊,上了戰場上,變陣的速度便會更快,可以組織密集的方陣進行射擊,御騎等……

  而在檢閱著士兵的同時,看著附近那些議論不停,發表著贊嘆,一邊奮筆疾書的記者們,朱慈炯與朱慈炤兄弟倆,卻是不由的露出來了陰謀得逞的笑容……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