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紅樓之補蒼天 > 第20章:富庶之地
  大運河的水流不斷,南北漕運卻已經終斷——女真金與大成的約定貿易,都是在運河的碼頭,進行提前聲明的有序交割。

  貿易的減少,運河河道內也沒有了歷史記載中嘈雜熱鬧的景象。

  隨著船只的持續航行,處于縱橫河道之中的揚州城,已經逐漸出現在眾人的眼里。

  自唐朝中期開始,揚州就顯現出極為強勁的商業活躍力度。作為唐代的大城市,這是當時唯一一座沒有把全部管理轄區,攏進城墻內的城。由此可見它的繁華及活躍程度。

  穿行在河道中,賈璉忍不住嘖嘖稱贊道:“目下的揚州,或許難現唐代風采。可因為運輸和交易量的加大,仍是當今天下排名在前的富庶之地!”

  以大成目前的狀況而言,長安、洛陽、蜀都、金陵,再就是揚州,經濟都很繁榮。

  至于南邊瀕海的番禺,原本也是商賈云集之地。可近些年來,因為南夷海盜過分猖獗,使得番禺的交易量大為減少。甚至這座城市本身,還存在被海盜侵襲的危險呢。

  賈璘眼見客船、商船,不斷從身邊掠過,對此也是暗贊。

  揚州自唐代繁華以來,傳至現朝后,雖然失去了暢行無阻的大運河北上漕運之利,但南北貿易總還是存在的。南方的稻米、北方的皮毛,都是大成和金滿兩邊頗有需求的商品。

  “姑丈在這里為官,呵呵,”賈璉站在船頭,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林如海固然是一介儒士出身,但并不意味著在大成最繁華的地方,掌管天下最重要的物資的他,可以視錢財為糞土。

  古來所有商品里最重要,也是最有利,更是最需要嚴控的商品,就是食鹽。

  林如海在盛產食鹽、頻繁交易食鹽的地區為官,用腳指頭也可以算明白,哪怕他是個清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絕不是傳說。

  再因為他是主管鹽政的要員,更要遠超于此數可知。

  隨著賈璉帶著垂涎意味的笑聲,果然有許多裝載著食鹽的貨船,東西南北地穿行在各條河道里。

  船只繼續向北面的揚州屬衙所在地駛去,賈璉對賈璘低聲做著交流,算是對他認為的這個少年,做個貪賄人生的啟蒙。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后世對這個政策雖有爭論,但仍被落實,尤其是對于鹽的管控。

  人和牲畜都需要一定量的食鹽的攝取,這也是官府對其管制專賣的理由。

  漢華地區可以據此多征稅賦,對于北部的草原蠻狄,也有控制的作用——因為他們缺乏大量生產食用鹽的技術和原料。

  這種戰略性的物資,也被目前的大成管控得很嚴。鹽稅,成為本國收入的重要來源。

  僅這一項就幾乎占到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要對其進行嚴管。本朝規定:按照當地住戶計算出人口數量,不得多開采、制造食鹽。

  生產、銷售食鹽,全部由朝廷監管。對于生產食鹽的人——灶戶,朝廷有額定的生產數量要求。

  灶戶每年生產的食鹽,朝廷有數量要求的,以四百斤為“一大引”。生產多余的部分,以二百斤為“一引”。

  無論大小引,朝廷都以兩百斤糧食收購。灶戶并不能生產過多的食鹽來獲利,因為首先是生產能力有限,再有就是朝廷不允許。

  這是生產者,至于流通環節,朝廷也有特別規定。

  為了減少朝廷自身的人員冗多和費用開支,朝廷讓行商運送食鹽到指定地點,再按照二十分之一的比例,給予他們酬勞。

  但是獲得運輸食鹽的權利,行商需要用一石至兩石之間的糧食,購買“鹽引”——官方憑證。按路途遠近不同,鹽引的價格不同。

  有了這些規定,灶戶、行商、官方,是否能夠嚴謹地運轉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規定都有漏洞的存在,灶戶會高價私賣食鹽;行商會賄賂官員得到鹽引;至于官方的各級官吏,這里面大撈油水的,自然是層出不窮、不計其數。

  賈璘對于賈璉所說,因為腦海中有一些認識而覺得并不稀奇。但能眼見這樣的情景,他還是感到很震驚的。

  以親眼所見來論,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包括在兩岸行走的人,多是衣著普通,甚至襤褸的百姓。

  而這些人并不能代表當下社會的真實情況。

  沿著河岸,有許多張燈結彩的綺麗樓宇,除了富家大戶就是青樓妓館——這都不是尋常百姓可以一人的所在。

  富家大戶自不必說,有豪奴和惡犬把持著門戶;

  青樓妓館,也因為花費巨大而不是百姓敢于邁步進去的。

  別的尚且不論,上等女妓唱一支小曲就是千百錢,能是一日三餐都要勒緊褲帶的百姓,可以任意進出的地方嘛?私門娼寮自不必說。

  既然身處賈家,哪怕只是遠支,賈璘也可以據此探究這個社會的更多內幕。

  行經之處,他眼中也時常見到富麗堂皇的馬車,顫悠悠的小轎,里面坐乘的自然是富家公子、豪門千金。

  也有穿著不同制式衣帽的,手持長槍的巡邏士兵,以及腰挎“雁翎刀”的捕快,或者就是巡捕營的番值兵士。

  他的耳中或是嘈雜的吆買吆賣之聲,或是爭斗吵嚷,再就是絲竹管弦、燕語鶯啼。

  略微轉頭,賈璘見到賈璉的眼神,一直在這些場所流連,但卻知道這人的心里,另外盤算著賈母交待的“任務”——查明賈敏的病情,最好還能查明林如海的家底。

  小船過了二十四橋之后,他和賈璉等人下船登岸。

  整理了衣冠,他們前往不遠處的揚州府衙,去面見賈家的貴婿,掌管揚州鹽政的林如海。

  通過衙役遞了名帖,因為他們前來的消息,早就由驛卒提前傳報,林如海立刻吩咐:“快讓他們進來。”

  賈璘、賈璉讓來旺、杜正、杜金平等人在屬衙外等候,然后跟著衙役走進府內。

  靠著略高的丘陵之地建造的揚州府衙,大略保持著唐代遺風。

  屬衙內各曹分立,官吏們來往忙碌不斷。

  進入戶部所屬的“鹽運司”,賈璘、賈璉看到了一位面貌溫和、眉清目朗的中年官員,端坐在公案后面,正在低頭查閱卷宗。

  衙役近前躬身拱手施禮道:“御史大人,兩位貴客到了。”

  林如海抬眼看來,默默地點點頭。

  衙役轉身退了出去,賈璘、賈璉各自邁步近前,拱手施禮:“見過御史大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