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統合,大勢所趨
  李岳恭敬地應承,心里卻有些擔憂。畢竟,堅守茅麓山的是自己的父親,面對清軍的圍攻,處于相當危險的境地。

  “本公派人去問一下,如果殿下交代種植的海外異種能夠帶土移栽,你便一并帶走。”李來亨又想起一事,喚來親兵去山寨詢問。

  雖然頗有信心,但李來亨還是要以防萬一。那些海外異種,可能對殿下非常重要,能搬走就盡量搬走。

  ………………

  古代軍隊的總數量只是考察戰力的一個指標,更重要的則是披甲率。唐朝時能達到百分之六十,宋代據史料所載,更高達百分之七十。

  但現在,明軍和綠營的披甲率卻并不高。通常能達到三分之一,就已經是精銳部隊;如果能達到一半以上,那就是精銳中的精銳了。

  比如夷陵清軍,披甲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在巫山,李國英率領的川軍,三萬人馬,披甲兵有一萬兩三千。

  而明軍第一次攻打巫山時,總兵力有五萬,可披甲兵的數量與川軍基本相當。

  但經過夷陵、巫山兩次殲滅戰,再加上黃立北上嘉陵江的繳獲,現在明軍披甲兵已經達到三萬五六千,增長了兩倍還多。

  相比于這七家聯兵的明軍,荊國公王光興的人馬,就寒磣多了。

  六七千人馬,披甲不到兩千。如果再加上不孝子王戎旗所部,披甲兵也不過兩千七八百。

  而這樣的差距,還有將士們精神面貌的不同,荊國公王光興等人是看在眼里,心中羨慕又驚詫的。

  但也僅此而已,這可是人家作戰所得,是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茅麓山有兩萬五六千人,巫山、奉節、云陽、萬縣、合州等地有五營兵,重慶五營人馬……”

  荊國公王光興扳著手指頭算了一下,七部明軍已經達到了將近六萬,披甲率超過一半。

  “經過幾次大戰,兵力不減反增?”嫡子王世德微皺著眉頭,說道:“補充了不少俘虜,恐怕會影響戰力吧?”

  王光興輕輕搖頭,說道:“補充的俘虜應該不是很多,否則兵力不只是這個數量。兩戰殲敵近六萬,俘虜怎么也有一半吧?”

  “況且,袁宗第、黨守素等人率領部隊收復了大寧、大昌,原來賀珍手下,投降了清軍的那六七千兵,都被收攏進來,他們應該還是比較可靠的。”

  王世德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要是大哥的人馬還在,咱們有近萬人馬,實力也算尚可。”

  王光興揮了揮手,不想聽這鬧心的事情,可心里卻甚是糾結愁悶。

  他已經來到了重慶,劉體純等人甚是熱情地款待,不僅安排了府宅,還調拔了一批糧草物資到忠縣,犒勞王部官兵。

  但聽了目前明軍的情況后,王光興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己軍實力較強,能夠抵擋清軍的進攻;憂的則是自己這點人馬,實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如果自己那幾千人馬不進行改編的話,肯定也得不到裝備上的提升,啥好事兒也沒份兒。窩在忠縣時間久了,差不多就成了屯田的軍戶。

  “殿下手段真高呀!”王光興輕撫額頭,發出無奈的慨嘆,也不用強,也不用逼,合兵卻已是大勢所趨,不得不選擇的道路。

  總督部院毛壽登到了重慶還假裝矜持,但洪育鰲和蔣尚膺一請兩請,也就順水推舟,住進毛府,又屁顛屁顛地跑去總理衙門上班了。

  還有隨王光興過來的部將,嘴上不說,可王光興也看出了他們的不甘之心。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呀!誰不想攀高枝,誰不想前途遠大,王光興對此心知肚明。

  “明日去拜見殿下,回來再作定奪吧!”王光興看了兒子一眼,擺手道:“你下去早點休息吧!”

  王世德無奈起身,施禮告退,只留下王光興還在冥思苦想。

  …………………

  初冬的太陽散發著并不是太過溫暖的光,試驗場的空地上,卻是熱火朝天。

  “用力,用力,再快一點……”

  “加油,加油,使勁哪!”

  袁東寶和劉享大呼小叫著,四個壯小伙子在兩端奮力壓抬著木桿,中間則是木制的水箱。

  黃立抬手指揮著,袁東寶打開了水門,一股水柱從竹筒中噴了出來。隨著小伙子們壓抬頻率的加快,水柱由彎變直,噴出了十幾米的距離。

  “再快一點,沒吃飽飯嘛?”袁東寶短胖的身體在蹦跳,手臂亂舞,看上去甚是滑稽。

  四個壯漢漲紅了臉,使出吃奶的勁兒,竹筒做的活塞上下急速運動,快得令人眼花繚亂。然后,咔嚓嘩啦,整個的噴射裝置竟然散架了。

  熱烈的場面仿佛被澆了盆冷水,眾人都目瞪口呆,看著地上的零件和大灘的水不知所措。

  用力過猛了吧,讓你們再喊加油,都吃飽了撐的。

  黃立撓了撓頭,轉眼又笑了起來,連連擺手道:“沒事兒,沒事兒。本來就是個試驗品,成功了就好。”

  確實是試驗品,為了趕時間,也沒考慮到耐用。只要能噴射出差不多的距離,證明原理沒錯就可以了。

  在黃立的設想中,火焰噴射器要用銅或鐵來制造。有了成功的試驗品,接下來就交給鑄造工坊按尺寸打造好了。

  金屬打造的既堅固,油箱的承壓性又好,應該能夠提升射程,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我預測到了成功,卻沒想到會干碎呀。不過,又能松口氣啦!”黃立打量了一下地上的碎木頭,招呼著圍觀的幾個工匠。

  這幾個工匠都是鑄造工坊的,臉上有著差不多的特征,就是被爐火烤成了銅色。

  “形制和規格就按這個打造,先用青銅,一定要結實耐用。”黃立吩咐著。

  幾個工匠趕忙躬身答應,態度極為恭謹。

  廢除匠戶制,以及每年給地二十畝的政策,已經對他們宣講完畢。有家眷有條件的,已在周邊劃地耕種,這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這個大餅要五年后才能全吃進肚里,但小口嘗嘗,依南岸區兩萬多畝的耕地面積,還是能夠做到的。

  火焰噴射器的個頭并不大,油箱里也就能裝二十斤火油,中小型船上都能裝載使用。

  黃立的計劃是先打造出百八十具,配備給四大水師艦隊。一是嘉陵江水師,二是重慶水師,三是三峽水師,四是長江水師。

  從名稱上,便能猜出這四大水師重點負責的水域。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會根據實際的戰爭需求,進行靈活的調派。

  比如三峽水師和長江水師,便是黃立要進擊湖廣的主要部隊。

  “鑄造工坊的人手還要增加,火箭的鑄造要盡快達到預定的進度。“黃立繼續交代道:“半個月之后,要保證每天至少五十枝。”

  第一代竹筒火箭已經停止了制造,全部換成鑄造成型的鐵殼火箭。

  經過黃立不斷的實驗(很多不用點火實射),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搞出了傾斜螺旋板,完成了從“康格里夫”到“黑爾火箭”的升級換代。

  發射裝置也全部改成金屬筒式,更加接近后世的多管火箭炮。調校裝置更加精密,多方面入手,提高了火箭炮轟擊的精準度。

  很多的生鐵炮都被重新冶煉,成為火箭炮的材料,基本上保證了生產制造的需求。

  “四川是個好地方,各種出產基本上都有,只是需要人手好好開發而已。”黃立交代完工匠們,又回到住處,琢磨著、記錄著長遠發展所要做的工作。

  遠的地方要派人開采是有困難的,但重慶周邊就有煤鐵礦的開采,比如西山坪鐵礦在明朝就有開采。

  煤就更不用說了,明朝時期,四川產煤的府縣就有八十七個。重慶、奉節、榮縣、巫山、大足、銅梁等地,皆在其列。

  所謂“凡產鹽之處,未有不產煤者”,雖有些夸張,但在四川用煤煎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非常普遍。

  煤煉成焦炭能夠冶煉鋼鐵,還能干餾出煤焦油,一種黑色粘稠的液體,很象瀝青,也是易燃物,可用于制造火油。

  鐵礦冶煉既能打造鐵器,還能提煉硫磺,再加上收集的土硝,火藥的原料問題就能夠解決,不必再依靠對外的掠奪。

  “幾個月的時間肯定是不夠完成這些工作的,但框架要建立起來,分門別類地進行,再逐漸地發展。希望在一兩年之后,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黃立停下筆,覺得一兩年的時間也不太夠,但至少能減少對外的依賴。

  只是,滿清會給這么長的時間發展嗎?三省會剿,出動了十萬人馬;下一次恐怕就是二十萬,大戰將接踵而來,這是可以預見的。

  “孤立無援,三面皆敵,也只能在一場場戰斗中發展壯大。敵勢雖大,卻也有著自身的困難。”

  “就象大明對后金,同樣是全國對一隅,但卻很難以舉國之力來形成碾壓之勢。財政錢糧就很緊張,戰亂初定的地方,擁兵自重的三藩,就是滿清的沉重負擔。”

  黃立反復思慮,可謂是攪盡腦汁,搜索著這段歷史時期內,能夠借助的所有力量,出現的所有機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